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>经管资讯 >>管理前沿管理前沿

裁员34万人后,刚刚,全球最大代工厂,被华为拯救!

2019-02-20 23:38:20【管理前沿】人已围观

简介资本寒冬来袭,降薪、裁员、收缩战线……无数企业踏上了艰难的自救之路。而被誉为全球工业帝国,拥有百万级别雇员的富士康,也不例外。2018年11月,富士康传出拟裁员34万人的消息后,虽然官方最终否认,但还

裁员34万人后,刚刚,全球最大代工厂,被华为拯救!

资本寒冬来袭,降薪、裁员、收缩战线……无数企业踏上了艰难的自救之路。

而被誉为全球工业帝国,拥有百万级别雇员的富士康,也不例外。

2018年11月,富士康传出拟裁员34万人的消息后,虽然官方最终否认,但还是引起了舆论一片哗然。

然而,没想到的是,反转来的如此之快:

仅仅三个月之后,尚处在用工淡季时,富士康却又爆出大规模招人的的重磅,一时让人茫然无措。

裁人?

招人?

究竟谁才是笼罩在富士康迷雾背后真实的一面?

1、全球大裁员后,

富士康却陷入用工荒

难以置信!

2、3月本该是企业订单较少,用人淡季时,然而有苹果代工厂之称的富士康,却突然开启了全球大规模招人模式。

近日,有中国台湾省媒体爆料称,拥有40万雇员的富士康郑州厂区,也是苹果在国内最大的代工厂,计划在国内招募5万人左右。

富士康深圳厂区,也将计划招募2万人

不仅仅是郑州、深圳,太原富士康、杭州富士康、昆山富士康、淮安富士康也开始蠢蠢欲动。

前一秒还被裁人所困扰,下一秒就喜迎订单爆棚,用工荒。

反转之快,简直是让人猝不及防。

有富士康招人主管爆料称,部分厂区为了解决用工荒,不惜大幅度提高内部招工员工推荐奖励,从曾经的300元/人,一举飙升到500元/人。

然而,即使开出如如此丰厚的奖励,大部分富士康工厂,仍然招不到人。

从裁员潮到用工荒,拯救富士康的并不是背后的大金主苹果,而是突然大规模的接到了华为手机的订单。

早在2018年年中,苹果销售业绩惨遭滑铁卢后,富士康就将目光转向了正在加速崛起的国产手机。

尤其是在全球到处攻城略地的华为。

而在春节前后,华为的手机订单明显增多,导致富士康生产线的工人严重不足。

如果因为工人短缺,而造成交货不及时,富士康不仅要承担巨额的违约金,而且还将失去华为这个较大的客户。

这对于刚刚因为苹果堕落而元气大伤,才缓过神来的富士康而言,绝对是无法忍受的。

疯狂抢人,大规模招工,俨然是迫不得已。

2、富士康裁人、招人的背后:

苹果没落,华为崛起

被誉为全球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,始终逃脱不了苹果的标签。

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富士康与苹果几乎是: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

十年之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,即使庞大如雷曼兄弟这般巨头,都无法挡住海啸般的利空来袭,从鼎盛到崩塌,似乎只在一瞬之间。

就在绝大多数企业,在突如其来的浪潮中苦苦挣扎时,唯有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,不仅毫发无伤,反而上演绝地大反击,而在全球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萎缩时,富士康的销售也依然保持强势劲头。

苹果急需雄厚的代工厂,压缩生产成本,而富士康也对苹果庞大的订单需求垂涎三尺。

一拍即合之下,2010年,富士康拿下了苹果的iMac订单,自此之后,顺理成章成为苹果iPad以及iPhone的御用制造商。

强强联合之下,解决手机大规模量产的后顾之忧,叠加乔布斯的超前领导思维,苹果也开始逆袭,成为全球利润最高的手机厂商,销量也一路突飞猛进。

而抱上苹果这棵大树的富士康,仅仅十年不到,就从曾经的百亿美元帝国,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制造商,雇员达百万的超级制造业巨头。

富士康一个公司,就占据了整个中国GDP出口的3.9%,进口的3.6%。

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富士康整体营收50%来源于苹果。

然而,花无百日红,最牛逼的企业,也不可能永远一骑绝尘。

突然起来的转折发生在2018年年中,苹果期待甚高的新品发布,却在全球市场遇冷,尤其是奢侈品战略,在中国市场爆出最大黑天鹅。

苹果销售不及预期,订单下滑,这对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上的富士康而言,几乎是不可忍受的打击。

然而,覆巢之下,岂有完卵。

苹果堕落的同时,将命运绑架在统一战车上的富士康,又岂能够独善其身?

尽管全球34万人的大裁员,有可能夸大其词,也被官方所辟谣。

但是局部性小规模的裁员,却是无可争辩事实。

而在苹果没落的同时,凭借“不自主研发,就永无出头之日”的华为,却频频上演让人目瞪口呆的逆袭,不仅仅营收突破7000亿大关,手机销量更是暴增,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产手机之王。

这还是在西方势力的围追堵截之下。

华为手机销量爆发,也必然带来代工厂需求的激增。

富士康需要在苹果之外,另寻大客户订单,而华为也看上了富士康强大代生产能力。

一拍即合之下,华为的订单如黄河之水,涛涛而来。

刚刚裁员的富士康,也重新开启了招人模式。

3、富士康工人流动性大:

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

雇员数百万,人力成本一直是富士康最大的支出。

尤其是国内人口红利迎来拐点后,富士康的员工支出水涨船高,进而导致利润空间持续走低。

工业富联的公开招股说明书显示,富士康在2015年至2017年期间,营收从2728亿一路狂飙到3545亿元。

然而净利润率,却一路走低,从5.26%跌至4.48%。

如此低的利润水平,一度让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,有苦难言。

就在去年年中的股东大会上,郭台铭语出惊人:“富士康将用机器人取代80%人力。”

也就意味着目前百万级别的员工,将超过80万人,将因为富士康的机器人战略,而被取代。

不要小看郭台铭和富士康的魄力,早在十年之前,郭台铭就曾表示,不仅仅是富士康,就连整个鸿海集团,在5年之内,拿掉80%的员工,5年若做不到,就以10年计算,因为科技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。

如今十年之约已至,郭台铭带领的富士康,已经加速在抛弃人工,迎接智能化时代的征途中,一路狂奔。

早在2011年,富士康就已经增加100万台机器人放在流水线用来提高生产效率,从而代替流水线员工。

2015年郭台铭对外宣布将于2021年实现30%自动化。

而在一年后,富士康宣称,已在大陆工厂部署了4万台机器人,分布于郑州、昆山、嘉山等生产基地,替代工人从事肮脏、危险和无聊的工作。

不仅仅拥抱智能化,在科技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当下,富士康还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,竭力摆脱富士康代工的低端形象,加速向高端转型。

2018年,当日本电子巨头深陷困境、濒临破产边缘时,富士康35亿美元高价入主,获得66%股份,同时也拿下了全球最先进的液晶面板制造技术。

尔后,富士康联合夏普共同组建了一个超过4000人的团队,支持自有手机品牌的建立。

从代加工厂商到发力建设自主手机品牌,要想不受制于人,芯片是富士康绕不过去的槛。

而富士康经过与珠海的艰苦谈判,终于拿下了约90亿美元(合人民币600 亿元),在当地建设芯片工厂的权限。

很显然,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,已经不甘于沦落为“代工大王”,而是积极谋求“制造服务”到“科技服务”的战略转型。

4、结语

这个世界,没有永远成功的企业,只有顺时而变,因循而为的企业。

谁能顺应时代,紧抓时代的脉搏,谁就有机会站在时代的顶峰,谁错过时代,看不清时代,谁将被时代所抛弃。

就连曾经盛极一时,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润发,其创始人离职时说:我战胜了所有对手,却输给了时代。

曾经,凭借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,富士康抱紧苹果,成功上演了绝地反击,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。

然而,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大潮的来袭,生产效率大幅提高,科技对人工的冲击,让富士康饱受其苦。

从低端产业链加速向上游升级,几乎是每一个有野心企业的必经之路。

富士康也不例外。

如今摆脱对苹果的依赖,转向华为,发力自主品牌研发,扩大机器人投放比例,建厂研发芯片,或许只是富士康二次崛起的开端。

期待,未来的富士康在转型之路上,能捷报频传。

裁员34万人后,刚刚,全球最大代工厂,被华为拯救!

未管人,管理学爱好者聚集地,经管学习资源分享平台。主要分享管理学考研备考、管理学经典理论、管理前沿思想,管理学经典书籍,管理大咖演讲等知识!欢迎加微信:yehelin888交流!更多管理学资讯关注网站(http://www.yehelin.com)

来源:财经三分钟(qgq1818)

作者:杨瑞

随机图文

文章评论

    评论加载中...

标签云

我的博客

  • 建站时间:2018-11-17
  • 文章统计:847篇文章
  • 微信公众号:扫描二维码,关注我们